壹尚文档网 - www.czsy666.com 2024年05月20日 20:50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重庆机电集团:开拓知识产权宝库打造装备制造业“创新模板”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02 13:05:02

“我们知道,对整个制造业来说,软件正版化是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知识产权的基础之一。”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机电集团)负责信息化工作的杨轶寰这样告诉记者。

最近一年来,对西部最大的综合装备制造业企业——重庆机电集团的4万多名员工来说,有关知识产权的事务已经耳熟能详。

在2011年9月首次知识产权工作大会上,重庆机电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谢华骏提出了“到‘十二五’末期,全集团的专利申请总量要达到5000件”的目标。而到2011年年底,在这个原本只有81件专利的综合性集团公司里,已经挂起了全力实现“申报专利总量达到1000件消除零专利企业”目标的旌旗。

谢华骏多次在全体工作会议上强调,“十二五”期间集团将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千亿级企业集团,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增强集团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拥有具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作支撑。

对于“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目标,重庆机电集团以具自身特色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一点一点地照亮着这个庞大经济组织的发展图景。

意识先行——“知识产权与我们息息相关”

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很多为国家工业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国有重点企业都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观念,“重生产、轻专利”,“重有形、轻无形”,“重制造、轻创造”的现象突出。一份来自《重庆日报》的报道称,90%的渝工业企业“零专利”。

企业发展观与整体意识的改变并不容易。对于2000年由76家企业组建而来的重庆机电集团来说,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意识直接来源于市场的驱动。

重庆机电集团是一个提供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工电器、通用环保、机床工具、电子信息、有色冶炼、轨道交通、高端铸造、直升机等10+X业务板块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及服务的综合性企业。作为重庆机电集团重要的十大板块业务之一,数控机床板块属于具有尖端技术要求的高端制造业,在连续开发先进的技术后,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了国家多项专利奖项,并在国际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但综合重庆机电集团的实际情况看,一些技术创新做得好的企业,在应对市场变化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支撑和保障;相反,一些创新能力较差的企业,就显得应对吃力,订单不足,效益下降,生产情况不饱满——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无疑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据《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指出,目前中国500强企业平均拥有专利566.26件,尽管如此,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是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的‘短板’。”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重庆机电集团向记者提供了大量研究数据。

事实上,重庆机电集团一早就借助重庆知识产权局的力量对本公司的知识产权、创新能力情况进行摸底、宣导、培训等等。

2011年6月,重庆机电集团总公司派出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在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向虎的带领下逐一走访了下属40多家子公司,并对其知识产权与创新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走访发现,对这个企业来说,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发展工作差距非常明显:

其一,数量不多,含金量不高,集团及所属各企业共拥有专利81项,集团虽然也入选了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但从专利拥有数量上看,远低于500强566.26项专利的平均水平;其二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从集团到企业,有“制造”无“创造”,有“知识”无“产权”,有“产权”无“知识”的问题普遍存在;其三投入不足,人才匮乏,多数企业“重生产,轻研发”,缺少研发经费投入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的保障机制,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和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既懂专业又懂知识产权的人为数不多;四是运用不好,保护不力,部分企业虽然也有专利、商标,但在专利、商标的管理、使用、保护上缺乏保护意识,没有建立相应的制度,甚至有制度也没有得到落实,专利和商标仅限于对外宣传时拿出来装点门面,当企业产品被仿冒、商标被盗用时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保护自身权益,减少和挽回损失。

7月29日的半年工作会上,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黄勇强调了“要从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及决定集团生死存亡的高度来抓好企业自主创新”。

9月,重庆机电集团特别召开了全集团的首次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在重庆市国资系统中率先启动这项工作。谢华骏在《强化认识 奋起急追 增量提质》为题的发言中,将强化认识放在了首要位置,多次、重点提及,“培育全集团‘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加强宣传培训,提升企业和员工知识产权工作的整体意识和基本素质”的工作成为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首要任务。同时,作为一次涉及200多人的高管以及管理人员的知识产权会议,此次会议邀请了知识产权局的专家进行多方面的专业培训。

自此次会议开始,重庆机电集团知识产权工作小组与重庆知识产权局联合深入到企业,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对企业进行了指导和帮助,对企业在知识产权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释疑,对一些知识产权案例进行了分析,进一步加快企业领导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能力和管理水平。机制落实——规划推进图:“硬任务”与“软激励”并举

然而,这个传统的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现实是,如何从管理与运作中改变原有的知识产权发展观并将其融入到每个子公司和业务板块之中。

对此,重庆机电集团的核心战略是“激励创造、积极运用、有效保护、科学管理”。

从文化到制度,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框架

从文化衍生到制度,重庆机电集团要求各企业进一步提高认识的同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在所属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上要做到“七有六会”,即有战略、有领导、有机构、有专职人员、有制度、有经费、有数据库,会检索、会申请、会保护、会管理、会运用、会预警分析;集团将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指导所属企业开展相关工作;建立知识产权管理考核评价体系。

其中,最为人称赞的是知识产权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重庆机电对各个企业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硬性指标:2011年年底,机电集团要消除“零专利”企业,并将纳入机电集团考核指标。到“十二五”末期,全集团提交的专利申请要达到5000件,其中机电集团所属规模较大的企业,专利申请要达到1000件,所属重点中型企业专利申请数量要达到500件,一般企业也要力争提交100件专利申请。

此外,重庆机电集团还对业已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突出的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和经验推广。

多渠道培养、激励创新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

“把集团旗下的企业高管送到清华学EMBA课程,让外贸人才去进修外语,财会人才去读金融培训班,给公司广大员工进行健康培训……”2011年,重庆机电集团旗下重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机电股份)就与重庆理工大学签订协议,定点培养工程硕士。同时,机电股份所属企业还和清华大学、西安交大、重庆大学等国内名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谢华骏透露,明年培训的种类和合作的高校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

除集团的举措,在重庆机电集团的管理框架中,各个企业各占所长,纷纷采取各自的激励手段,培养与创造创新型人才与成果。

子公司重庆水泵公司的“专利成果终身世袭制”规定,专利发明人离开企业或去世,其亲属可继续享受专利带来的效益分红。子公司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专门出台先后设立了“创新基金”、“员工建议金点子”和专利申请等专项奖励,鼓励员工积极投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此外,还专门制作了专利申请流程图、举办了多次专题培训会,组织员工参与专利申请方面的基础知识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为员工们分析哪些技术可以入选专利,指导他们如何筛选有用信息、编写申报材料等。

重投入创新政产学研合作模式

为提高专利质量以及产业化应用程度,重庆机电集团加强了政产学研合作。

2011年6月,重庆市科委和重庆机电集团共建的全市首个技术创新服务大平台——“重庆机电装备技术研究院”,通过整合机电集团下属企业的24个技术中心,形成了一体化、统筹协调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其运作机制是,针对集团公司产业以及重庆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引进高尖端技术人才,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技术瓶颈。

2011年8月,重庆机电集团H股上市公司重庆机电股份公司在欧洲成立了重庆机电欧洲创新中心,该中心是机电集团与英国曼切斯特大学合作设立的技术研发平台,其研发团队以重庆机电的技术骨干和曼切斯特大学、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的20多名专家教授为主体,研发范围为机电集团产业拓展与升级中的相关技术课题,以及新兴产业所涉及的技术课题。在具体开展项目研发时,该创新中心将对每个项目参与各方的责、权、利以协议或合同的方式加以确定。这种合作方式专家的研发风险较小,但回报利益很大,对刺激企业技术创新起着明显的推进作用。

“走出去”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海外并购,中国企业不仅可以获得有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有益的经验,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才是并购的真正目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2010年重庆机电集团成功并购英国PTG公司被列为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范例

通过该次收购,重庆机电集团成功拥有了霍洛伊德、宾斯巴瑞、克劳福德一斯维夫特3个欧狮l百年品牌,获得了5种国际先进技术。随后还建立了重庆机电欧洲创新中心、精密技术集团有限公司(PTG)、重庆机电欧洲营销中心、重庆机床欧洲机床研发中心。其中后者是重庆机床与PTG携手开展世界机床制造技术攻关的重要平台,目前已开始着手磨齿机的研发。自当年6月收购后,PTG下半年即实现扭亏,当年完成销售收入约人民币1亿元,利润约人民币230万元,取得了当年收购当年盈利的佳绩。

“完成收购,稳定发展企业,仅是第一步,实现收购后技术融合和资源整合,产生国内、外协同效应,促进共同发展才是最终的目标。”谢华骏表示。

在重庆机电“走出去”的列表上,还有与GE的合作,面向美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英国的并购举动……

在重庆机电集团的宣传册上,赫然印着“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321”战略:三大建设,建设西部装备制造业高地、千亿级产业集团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两大目标,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500亿元,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000亿元;一个愿景,实现“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企业愿景。这样的发展愿景,真正在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优势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对外引进优秀的技术力量,并着力于运用、发挥知识产权作用的重庆机电,显然信心满满。

推荐访问:机电 重庆 宝库 知识产权 装备制造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