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尚文档网 - www.czsy666.com 2024年05月21日 06:09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生核心素养教育评价改革的思考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2-11-09 08:25:02

zoޛ)j馟iƭڕ߉Ȟ̵饨ky学习需要,从而不断提升教学品质,改进教学方案,促进教学更加适性化、专业化和卓越化。因此,在教育评价中,应该设置级差梯度和分列基准。让所谓的“学困生”和“优秀生”进入与之匹配的评价范畴内,获得公允、客观、积极的认定。在评价过程中,应该认清每一个学生的起点,聚焦学习过程,分析他们的成就走势,使得学生经过评价之后都能见证自己的努力,欣喜于取得的进步,看到奋斗的方向。未来的教育系统中,在学生非认知核心素养的测评方式及工具开发方面,诸如多元灵活地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谈话、成长档案、跟踪记录等,尽量多样化,以进一步丰富测评手段、完善测评指标[4]。

确保质量,尊重差异,教育制度要善于掌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分寸。鉴于此,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应是通向公平和效率的必然选择[5]。一个愈文明的社会,愈会照顾到边缘地区或人。那是应该做的,那不是施舍[6]。

二、正本清源,切中肯綮

教育评价改革旨在以激发教育责任意识、实现优质教育为目的,离不开用以选拔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所进行的教育评价手段。如若背离了根源的平等,苛责所有学校达到相同的标准,长此以往,积重难返,势必加剧结果的不公平。

因此,构建宽泛、适切、多元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对学校和教师加以问责尤为重要,特别是教师所承担的工作及其在教室中的教学过程,以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传统运作方式,用以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和绩效[7],这主要涉及技术(强调学校核心技术改革)和专业(重视专业条件的改革)这两个层面。教育评价变革应紧紧围绕“教学”这一核心技术(core technology)来改进。如图1所示,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得以磨炼,学生的核心素养渐进形成。从学校管理活动的原始形态到学校领导模式的更替演变过程,始终离不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其他一切管理活动都位于两者的基本使命之后,“教”的实施,成就管理决策。当个体的知识或行为发生稳定变化后,“学”的功效随即诞生,“教”与“学”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没有最好的“教授”方式,也就没有对“学习”的最佳诠释,教学相长,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与进步。

此外,在核心技术方面,应该强调新的教学知识与技术的引进、转换和应用。在专业方面,则要强化教师专业的自主能力与责任,要以增进教师的“系统性知识”(systematic knowledge)与“判断性知识”(judgmental knowledge)为主要任务[8]。教师作为影响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因素,应该肩负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转化者的使命[9]。在教育改革实践中,通过营造相互支持、宽容多元、激励创新的集体竞争文化,使得浸润在此文化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不断转化并相互内化。新的思想、专业的技能在此过程中得到师生认同并成为再造组织的基础,其成果最终在教师的工作绩效中得以体现。在此基础上搭建学校组织的智慧型绩效责任(Intelligent Accountability)框架[10],以确保学校卓有成效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此间,要兼顾好使学生达到一般的优秀和实现学生的充分发展这两方面的职责。如此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高利害评价的作用,使之成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指标之一。

当教师评估和学校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之时,高利害评价的风险性会随着学校组织内部智慧型绩效责任意识的增强而大大降低。

三、永续全面,整合评价

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為准则,理应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下的原则、制度、做法和行为[11]。永续发展兼及个体发展、社会平等,尊重教育生态平衡的持久前进等意蕴。因此,落实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是关键所在。让一些过去因为生源质量高而在升学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学校感到压力,使生源质量相对不高、竞争无望的“差校”看到自身努力的成绩和进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教育、教学和考试的整合[12]。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挖掘考试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夯实教师评估系统、确保评估的黄金指标,实现国家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帮助学生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取得成功等深层次的作用[13],不可单纯看中教育评价的“赢利性”,应当引入整合式的评价指标参数:关注学生的提高程度、增值潜力、进步幅度、努力表现、健康品性、素质活力、素养提升、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学校的核心价值在于必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以保证他们达到所期望的学业成就,发展所期望的素质[14]。教育者应该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持续跟踪学生的成绩分数变化曲线,肯定他们的进步,诊断其学业发展中的症结所在。这样才能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扭转高利害评价“一考定终身”的绝对压倒性局面。

由此可见,教育评价改革应该套嵌于教与学的互动交流中,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因子,与教育(学)、学习有机结合、三位一体[14]。这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持续的、动态的、发展的评价过程。在此其间,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成就感被给予充分的重视,任何个性化的发展都应建立在全体学生都能企及的、相对统一的基础指标之上。积淀人文底蕴,倾注人文情怀,所有一切源自于“人的发展”的重新审视和高度重视,它既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条件,同时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有必要通过整合全部社会力量来共同促进评价机制的完善,借此收获学生素养发展的成果。

应对变化莫测的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重新绘制前进的地图。在此,我们发出深深的隐忧,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如同汽车的装配线一样,学生次第升级;当学生通过流水线被“输送”到教师面前时,他们被“添加”了一些具体的知识,“贴上”了一些等第的标签,昭示了某些价值的改变;考试的级别认证作为区分优劣、好坏、高下的决定因素,一切唯学生的测验成绩是瞻。这种脱胎于工业模式下的理论框架,虽已备受诘责,但却堂而皇之地被带入了21世纪[15]。当下,“全民教育”(Education for all)演变成而今的“全民优质教育”(Quality Education for all),教育界更加重视“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理念,使得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面对纷繁芜杂的教育现实,以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立足点,探寻教育评价改革下的公平发展之路,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的使命。迈克·富兰曾经说过:“有效的改革和有效的生活一样,也是一次旅行,尽管前程无法预测,但只要我们起步,就能抵达目的地。”

参考文献

[1] 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2] 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9).

[3] Avenell, G.K.Pluralism:Leading for Diversity.丁钢主编.聆听世界:多元社会中的教育领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 左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走向核心素养为本[J].課程·教材·教法,2016(2).

[5] 邬志辉.从教育现代化到教育全球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研究[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1.

[6] 郑瑞城.追寻教育乌托邦:台湾教育的想像[M].台北:天下远见,2011.

[7] Murphy,J.Restructuring Schools:Capturing and Assessing the Phenomena[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1.

[8] Elmore,R.F.Why Restructuring Alone Won’t Improve Teaching[J].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2(7).

[9]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0] SHA(2003).Towards Intelligent Accountability for Schools[A].A Policy Paper for School Accountability(Policy Paper 5)[C].www.ascl.org.uk,2006-06-24.

[11] 田正平,李江源.教育公平新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

[12] 王蕾.高利害考试用于绩效问责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3(5).

[13 ]ies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EDUCATION RESEARCH NEWS.Highlighting the activities and accomplishments of IES and its Centers.Easton Talks Measurement,Teacher Evaluation,and Future of NAEP at NCME Inaugural Plenary Session[EB/OL].(2010-6-12)[2012-06-10]http://ies.ed.gov/whatsnew/newsletters/june12.aspin-dex

=roundies.

[14] 崔允潡.促进学习:学生评价的新范式[J].教育科学研究,2010(3).

[16] 冯大鸣.沟通与分享:中西教育管理领先学者世纪会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王 颖】

推荐访问:素养 核心 思考 评价 改革

Top